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人们因为不同的地域环境、教育背景和族群历史等原因产生不同的审美倾向,比如人们常提到的东方审美与西方审美就有显著的差异。这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想如何在摄影的审美倾向里体现东方美学,这一美学风格不仅仅表现在使用器物与建筑来代表东方元素。摄影的基础是光影,我也在思考,什么样的光影才算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长久以来的记忆感受。

很早之前,我有想象过可以用光线透过纸窗户来建构画面,但一直没有特别完整的想法,直到今年一月份,去了一家名为宫原眼科的伴手礼商店。当时店里的装饰物因为近春节选了很多花灯,我抬头看见了一只橙红色的金鱼大花灯,纸作为塑光工具带来的光感一下子在我的脑海里变得更加丰富了,它能带来色彩和变化。那时我就开始考虑,可不可以在我以后的作品中,更充分地使用纸这种材质。

纸窗、灯笼、纸伞以及屏风等这些工具在东亚尤其在中日韩常被使用,它们营造出的柔和的光感与大部分阴翳、纸品织物与环境反射带来的色温,组合成了我想要的那种东方式特有的美感。 原本我是希望可以把这个概念做成一个很完整的作品,而在今年七月,朋友乐凡回国,来到家里聊起这件事,她建议我可以先尝试做个小demo玩玩,她来做模特。我原先设想需要的模特数量可以凑个练习生团体了,找齐也是略有难度,她这么一提,我突然觉得未尝不可,于是这个拍摄计划诞生了。

在采购之前,我一直以为特别的纸可能难以买到,没想到在海口博爱南路的一家书法用品店就找到了大部分我想要的纸。老板以为我们是拍纪录片的,还热情地介绍了每种纸的特性,拓宽了我对纸的了解,也让我原计划的拍摄有了更多的可能。不得不提博爱南真的是个很神奇的地方。我们要拍摄的场景之一是个旧池塘,需要一些可以浮在水面上的花来使得整个画面更丰富,原本想着是自己买一些花剪下来,但又担心这样一来花会沉没,没想到,博爱南的花店里居然有卖专用于浮水的花。从此,这里就成了我的采购首选之地。

纸张的优势在于方便获取,污损后采购成本低,纸张种类丰富的特性为摄影布光带来多样的使用方式。在影视剧拍摄过程中,也常常使用类似灯笼的照明工具布光,如昆汀的《杀死比尔》系列、陈凯歌的《妖猫传》,还有近期比较火的剧集《长安十二时辰》也使用了色彩更丰富的花灯。

我们准备了旗板用于固定纸张,制造出类似光线透过纸窗的氛围。在拍摄地点的选择上,我们找到了海口金牛岭里的废弃动物园,这里有一种90年代流逝的怀旧感,又带有一点魔幻气质。另一处是文昌铺前镇的溪北书院,有结构简洁且完好的古建筑。服装方面,我希望营造出的感觉不是一味的仿古,而是古典与现代的一种连接,这种古典韵味,是具有现代性的,是能向未来不断延展的,因此模特的妆容与造型以简单化的方式处理,让她的形象是适合这个时代的,有更多可能的。 这次现场拍出来的光感已经非常好,后期几乎不需要太多的调整,除了一点点色温的变化之外,我希望画面保留更多的细节让人去体味。